
完整性檢查:首先,觀察疏散指示燈的外殼是否完整,有無破損、裂縫或變形。外殼的完整性直接關系到設備的防護性能,若外殼受損,可能導致內部電路元件暴露,易受灰塵、水汽等影響,進而影響設備正常運行。例如,在一些人流量較大的場所,疏散指示燈可能會因意外碰撞而導致外殼損壞,此時應及時更換外殼,確保設備防護到位。
標識清晰度檢查:查看疏散指示燈表面的標識,包括箭頭指示方向、“安全出口”字樣等是否清晰可辨。疏散指示燈的標識是引導人員疏散的關鍵信息,如果標識模糊不清,在緊急情況下人員可能無法準確判斷疏散方向,從而延誤逃生時機。若發現標識有磨損、褪色等情況,應及時修復或更換指示燈。
二、通電檢查
常亮型指示燈:對于常亮型疏散指示燈,在正常通電情況下,應持續發光且亮度均勻。檢查時,觀察指示燈的發光情況,若發現亮度明顯變暗、閃爍或部分區域不亮,說明指示燈可能存在故障。例如,燈泡老化、電源接觸不良等原因都可能導致此類問題。此時,需進一步排查故障原因,可先檢查電源連接是否牢固,如插頭是否松動,線路有無破損,若電源連接正常,則可能需要更換燈泡或維修內部電路。
應急型指示燈(平時不亮,停電時亮起):對于應急型疏散指示燈,由于其平時處于待機狀態,需模擬停電場景來檢查其是否能正常啟動。可使用專用的測試按鈕或通過切斷該區域電源的方式進行測試。按下測試按鈕或停電后,指示燈應在規定時間內(一般不超過5秒)自動亮起,且亮度應滿足疏散指示要求。若指示燈未能及時亮起,可能是電池故障、充電電路問題或燈泡損壞等原因。首先檢查電池是否安裝正確且電量充足,如電池長時間未使用或老化,可能導致電量不足無法正常啟動指示燈。若電池正常,則需檢查充電電路是否能正常為電池充電,以及燈泡是否損壞,針對不同故障原因進行相應維修或更換。
三、亮度及疏散指示方向檢查
亮度檢查:疏散指示燈的亮度應能在正常照明中斷時,為人員疏散提供清晰的指引。在較暗環境下(模擬緊急情況),觀察指示燈的亮度是否足夠,能否清晰照亮疏散方向。一般來說,疏散指示燈表面的最低亮度不應低于1.0cd/m2,對于地面上的疏散指示標志,最低平均亮度不應低于5.0cd/m2,邊緣的最低平均亮度不應低于2.0cd/m2。可使用專業的亮度計進行精確測量,若亮度不符合標準,需檢查燈泡功率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灰塵遮擋影響亮度等,及時采取清潔或更換燈泡等措施。
疏散指示方向檢查:確認疏散指示燈的箭頭指示方向是否指向最近的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疏散指示燈的正確指示方向是引導人員快速、安全疏散的關鍵。在檢查過程中,要確保每個指示燈的指示方向與實際的疏散路線相符。若發現指示方向錯誤,可能是安裝位置不當或指示燈本身設置有誤,需及時調整安裝位置或重新設置指示燈的指示方向。
四、維護記錄與定期巡檢
維護記錄:建立完善的疏散指示燈維護記錄檔案,詳細記錄每次檢查的時間、檢查人員、檢查結果以及發現的問題和處理情況。通過維護記錄,可以追蹤疏散指示燈的運行狀況,及時發現潛在問題。例如,如果發現某個指示燈頻繁出現亮度不足的情況,可通過查閱維護記錄,分析可能的原因,如是否存在長期電壓不穩定影響燈泡壽命等問題,以便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定期巡檢:制定定期巡檢計劃,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如每月或每季度)對所有疏散指示燈進行全面檢查。定期巡檢能夠及時發現并處理指示燈在日常運行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其始終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同時,在特殊時期,如節假日、大型活動前等,應增加巡檢頻次,保障人員密集場所的疏散安全。

綜上所述,通過外觀檢查、通電檢查、亮度及疏散指示方向檢查,并做好維護記錄與定期巡檢,能夠全面、有效地檢查疏散指示燈是否正常工作。只有確保疏散指示燈時刻處于良好運行狀態,才能在緊急情況下為人員疏散提供可靠的指引,最大程度保障人員生命安全。